
据温州日报6月19日讯: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昨做客“温州讲坛”,发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走出去》的专题报告,畅谈在新常态下,经济态势走向,以及经济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至2014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7%,被认为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0%,速度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尽管如此,林毅夫认为,中国在五类产业仍有大量投资机会。他将这五类产业分别命名为技术追赶型、技术领先型、退出型、弯道超车型和战略型产业。
针对技术追赶型产业,他认为,既然国外已经有这些产业,且产业附加值比我们高,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就是到国外去并购。只要并购了,就能把他的技术引进来,我们的技术就能提升,我们的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就可以提高。不过,并购的前提是有公司愿意卖给你,如果没有的话就到国外去设立研发中心。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就业形式不太好,失业率超过10%,去有这些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就可以雇佣当地非常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关于技术领先型产业,为了进入国外市场,除了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还要有品牌认知度。中国的品牌在认知度上,跟德国、日本还有差距。这种情况下,林毅夫认为,可以并购国际上曾经在这个产业领先的行业品牌。不过并购也需要政府支持。比如在国外设研发中心,或者是购买品牌,也会碰见人才、法律、隐私保护和金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协助。
退出型产业主要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皮鞋、服装、小家电。林毅夫认为,我国现在也已经到了日本当年产业转移的阶段,不管用什么措施,到最后还是要转移出去。一些企业已经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些产业顶多再待三五年,也必须进行再转移。在他看来,非洲是未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企业可以抱团“出海”。政府可以跟当地政府协商设立工业园区,可以帮助我们转移出去的企业创造第二春。
弯道超车产业大有市场。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特征是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而且产品跟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几个月、半年,就可以研发出来。林毅夫觉得,这方面国内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有大的市场。要把这种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用出来。
最后一类是战略性的产业,它的特性是资本投资特别大,研发周期特别长,但是跟国防有关,像飞机、超级计算等,还有一些核心芯片。林毅夫认为,这类产业是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原则,企业是不愿意做的。这种产业要存在就需要中央政府的投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