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商机

创业商机

Business opportunities
杭州浦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欲做“农贸综合体”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10-17 点击数:232

  杭州商报10月17日讯 (记者 郑炜 文/摄) “10月12日,进杭青菜批发价2.2元/斤,尖顶卷心菜5元/斤……”不翻记录,俞金法脱口而出一串蔬菜价格,“最近天气转凉,菜价有所下跌,12日的蔬菜批发价平均较前几天下跌3%。”

作为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副会长和浦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总经理,俞金法敏锐地感触农副产品行情。从田间地头到批发市场,他总能得到第一手信息,他的消息源甚至来自于杭州每一个高速路口。

在俞金法看来,这些数据都是“会说话的宝贝”,生动地传递出他想要的信息。

透过数据,及时调控市场管理。接管市场十余年,俞金法在数据应用上得心应手。

眼下,俞金法正琢磨着,根据浦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将数据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未来的浦沿市场,就是一个‘智慧型’农贸综合体。” 俞金法对此信心满满。

用数据改进管理

俞金法说,因每天接收到的农产品信息太多,用惯传统手机的他,也打算换智能机了。

“涉及杭州交通的每一个高速进出口,我都去跑过,也建立了人脉关系,让我可以及时摸到行情。”俞金法透露。

从高速口能看出什么名堂?在俞金法看来,这里的学问大着呢。

“杭州是蔬菜等农产品的主销区。哪个时间段,哪些地区运杭农产品较多,什么品种为主,这些都可以从高速口了解到相对全面的情况。”俞金法说,久而久之,他也从中摸到了规律,“顺藤摸瓜”与供货基地取得联系,掌握了第一手货源,从而便于架起田间地头与农贸市场的产销对接桥梁。

保证品质货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事关农产品的价格,尤其关乎“最后一公里”价格。

比如蔬菜,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考虑到运输和人工等成本,农贸市场里的蔬菜零售价势必高于批发价。

“有时零售价高于批发价的部分,超过了我们能接受的范围,这又是为什么?”在农贸市场管理中,俞金法直面价格这一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当清楚了解收购价、批发价后,我们市场管理者心里有了谱。这时若发现市场里个别摊位经营户出现异常价格销售的情况时,我们马上去问明原因,以便采取措施”。

俞金法用自己做农业的经验来打比方,“种毛豆,土壤、水分都要一点点搞清楚,一步步脚踏实地生长”。

“价格和服务是成正比的,既然高价销售了,那么经营户就应该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执行市场管理规范,包括卫生、食品安全等。”俞金法认为,用数据来促进经营户管理,提高市场管理水平,这也是浦沿市场一贯遵循的原则。

用数据推动创新

利用数据来严格管理的同时,市场还打出“真诚”牌,以换位思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经营户。俞金法说:“每一个经营户都是我的朋友。”逢年过节、家有喜事,经营户们都不忘和俞金法及市场管理人员一起分享快乐。

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许多老家在外地的经营户,来了就不想走。

蔬菜区50号摊主何大姐,当年和丈夫一起来设摊时,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如今12年过去了,何大姐不仅普通话说得溜,杭州话也十分精通。“这里生意好,市场管理也好,特别是摊位费,10多年都不涨价,让我们在这儿安居乐业。”何大姐乐呵呵地说。

浦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地处东冠路和浦沿路交叉口,面积5000多平方米,其中农贸市场区域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余则是五金、服装、小吃等业态。

“店多隆市,我们是综合市场,多元业态共存。”接下来,俞金法想围绕“综合”与“服务”两方面深入,“市场距地铁口直线距离53米,距离浦沿老街3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好,可以说是浦沿地区的中心。”

“对面的曼城小区,入住率达91%。”站在浦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大门口,俞金法说,他通过反复观察小区里的水表电表,研究出市场周边小区的入住率,“都比较高。”

“我的设想是打造一家以农贸市场为基础的‘类综合体’,同时发展农产品‘门到门’配送服务,将‘最后一公里’进行到底。”俞金法表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