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日报9月22日讯: 经项目申报、现场考察等环节,近日,鹿城区文广新局在鹿城辖区范围内遴选6家民营机构,合作建立社会化文化驿站。它们将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正式“入编”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健康向上、渠道多样、形式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
党的十八大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鹿城区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了探索。从政府大包大揽到引入社会资源,这一创新能否实现政府、公众和社会机构的良性互动与多方共赢?
一场有意思的文化沙龙
本月19日晚7时,市区黎明西路“Reface城市生活圈”,一家名为“无料书铺”的复合书店内,一场以“发现日本建筑”为题的文化沙龙拉开序幕。这是无料书铺作为鹿城区文化驿站策划组织的首场活动。
与一般讲座台上台下较为严肃不同,三位主讲人或坐或站侃侃而谈,听众则三三两两席地而坐,时而插话互动。与普通沙龙参与者大多属一个群体不同,参与者彼此并不认识,年龄、职业也不同,因对建筑感兴趣而通过网络报名聚到一起。
“从建筑风格到哆啦A梦,‘扁平’是日本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歇山顶传到日本为什么会扭几扭”……三位“80后”主讲人,两人是温州设计集团的建筑师,一人来自温大建筑系。既专业又诙谐的讲解方式,让现场听众不时爆出笑声和掌声。“很高兴通过这种形式与别人分享,这应该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的意义吧。”有着海外深造经历的温大年轻讲师邱力表示。
“其实有点出乎意料。”书店负责人张潇说,因“建筑”并非很热门的话题,他原以为需邀请一些熟人来捧场,没想到微信公号一推预告,就有很多人报名,年龄从“70后”到“90后”不等。受限于场地容量,最后只邀请了40多人。“就好比是简单看个画展,还是和画家面对面交流,显然后者参与度更高,也更有体验感。”张潇认为,能以轻松的方式去有选择而深入地获取某个领域的“干货”,更符合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行为取向,这可能是驿站“首秀”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晚9时许,沙龙结束,在某机关单位上班的“70后”陈岚还意犹未尽,她告诉记者,平时只要有讲座、展会、演出等信息,她都会尽可能参加,但总体来说温州的公共文化活动还是数量偏少、形式较单一,“希望这些社会资源起到激活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特意从瑞安赶来的“80后”私营业主戴华键也表达了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支持,“等这样的驿站越建越多,人们可参与、可选择的机会更多,估计不会有人叫温州‘文化沙漠’了。”
一次针对性的改革探索
“工业产品适销不对路时需要供给侧改革,当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且日趋多样时,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显然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鹿城区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事实上,作为中心城区,鹿城近年持续致力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等,但相比市民对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种类、形式、品质等需求的增长与变化,政府部门颇有捉襟见肘之感。改变过去文化驿站只设在博物馆、图书馆等“体制内”机构的做法,探索打造社会化文化驿站,即旨在打破政府的大包大揽,培育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主体并形成竞争机制,使公共文化供给更为优质和高效。
此前,鹿城区文广新局广发“英雄帖”,再从软、硬件两方面对申报的社会机构进行现场考察了解,最后确定了首批6家,包括1家书店、2家影院、2家文创艺术机构及1家民营博物馆。按照规定,挂牌后,这些驿站要设置统一标识,每月要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策划推出至少一次文化活动或服务,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年底,该局将对驿站进行评估,根据活动开展、实际效果等确定是否继续合作。同样,社会机构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在协议期满后决定是否继续与政府合作。
“政府希望有限的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成果;群众希望有更多公共文化产品可供选择;社会机构希望扩大其品牌影响力;这是社会化文化驿站建设与运营的基础和纽带。”鹿城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王正良介绍说,作为今年市区两级共同打造的公共文化品牌和鹿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他们将以购买服务、项目补贴的方式给予这些驿站一定的经费支持。“探索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合作机构的范围和资金力度。”他表示。
“政府补贴还在其次,我们看重的是‘驿站’身份的品牌‘加持’效应。”张潇坦言,和政府部门合作,面向公众提供服务,有利于提高书店知名度,也有望使用、融合政府文化资源,“比如要邀请一些文化名家、大师,作为文化驿站比作为商家,肯定更容易获得成功。”
抱着和他类似的想法,其他几家驿站也已积极行动起来。如位于市区万源路的“心工场”驿站上周组织了海外温籍艺术设计师邀请展,吸引了一批喜爱艺术的市民参与。位于市区瓯江路的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驿站则计划在本月29日晚举办赏秋月互动体验,现场将设吟诗、分享养生知识等环节。
记者了解到,市民除可通过网络平台报名参与各社会化文化驿站现场活动外,鹿城区文广新局还要求各驿站对重要场次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以突破这些“小而美”公共文化服务的容量限制,扩大社会辐射面。(记者 潘秀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