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商机

创业商机

Business opportunities
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打造“创业最好时代”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10-16 点击数:113

   杭州日报10月16日讯:80万元人民币置换1%的股权,换算下来是8000万元人民币。这是真格基金徐小平和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对来自杭州钱塘智慧城创业者张扬“Rebecca神经元诊疗”项目的估值。

上个月在杭州举办的创新中国总决赛大健康行业组专场路演上,年轻的张扬站在台上,意气风发。“人体内一共有1000多亿的神经元,每个都各司其职。位于膀胱三角区的神经元告诉我们,每天正常8次去洗手间,及时清除血液里的毒素。但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来说,他们的三角区神经过度敏感,每天可能要去16趟洗手间。而全球这样的患者人群多达6000万人,直接治疗费用超过120亿美元,这是个非常低调的千亿级市场……”

2008年3月,应用等离子体物理博士毕业的张杨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选择留在洛杉矶分校做科研的track;另一个是去导师推荐的硅谷技术公司做研发。

他做了第三个选择——回国创业。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放弃国外绿卡到江干落户的第一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在江干这个杭州唯一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里,不仅有好政策、好平台,更有“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真正让人才体会到“创业最好的时代”。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从挂牌之初,就瞄准了“改革”这两个字——第一项改革,从《关于高层次人才保留事业身份管理办法》开始。

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建锋,今年多了个“新东家”——江干区人才创新发展研究院。

这也意味着,处于互联网医疗风口浪尖的他,处于以放心地继续保有事业身份。而这个研究院,是江干为鼓励具有事业身份的高层次人才到江干创新创业特别设立的一个“蓄水池”。尉建锋正是这池中的第一人。

换句话说,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都可以将事业身份转入研究院,专业技术职称及职级保持不变。研究院按照事业在编人员管理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分类管理。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从去年至今,江干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重大举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已经释放不少红利。

制定《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并出台江干区“百人计划”升级版——《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新一轮“百人计划”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对人才项目的资助最高达1500万元,特别优秀的项目可以获得1亿元。

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人才新政 全面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补充意见》,启动实施“人才引进五年行动计划”;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出台《江干区关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构建市场化人才引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充分激发用人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引才活力……

每一项政策掷地有声,产生旋涡般的巨大吸引力,让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夯实平台 集聚力量

迈入钱塘江时代,江干抢抓机遇,放大后峰会效应,推进人才国际化,隆重推出“一赛一会”两大品牌活动。

估值2亿美元的项目——海归创客杨恒团队的“ULSee人脸追踪及辨识技术”就是江干区通过第一届钱塘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引进的。

第二届钱塘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更是“大咖”云集。参赛选手不乏来自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50余所名校的近百名海归人士,更有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6位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9位省“千人计划”获得者,部分项目主要创始人已进入国家省市的重点人才目录或有BAT等知名企业从业创业经历。

要知道,这是被称为“中国奖励额度最高的大赛”,最高可奖1500万元。

与第一年相比,今年大赛项目整体水平呈现出了技术和项目成熟度高、主要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实力强、项目配套资源集聚等特点。

另外“一会”,就是在钱江新城的“大金球”——B20峰会主场馆里举办的“高大上”的“钱塘智谷人才峰会”。

作为招揽国际人才国外智力的重要品牌和平台,金秋十月,“钱塘智谷人才峰会”已成为江干区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的一张“金名片”。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海内外人士云集钱塘江畔,涉及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金融财务、机械工程、文创等多个领域的项目,纷纷签约。

除了“一赛一会”,去年底在江干落户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杭州市军民融合开始迈向科研、技术、投资、军工全产业链领域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阶段,象征着江干区人才建设超前的眼光、强大的魅力、突破性的进展,还有潜力巨大的未来。

贴心服务 海纳百川

人才引进来,能不能留得住、能不能干得成,关键还是在于服务。

“逃离”硅谷的黄晓煌,来到了钱塘智慧城。

他遇到的难题是,资金紧张。

对他而言,入选江干区的“百人计划”,几乎就是“雪中送炭”——150万元的启动资金,钱塘智慧城内免费提供的办公场地,还帮助他申请银行无息贷款等,这些都大大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只一年,黄晓煌的智能家装设计项目就获得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数百万美金的A轮融资,2014年和2016年又继续获得B轮和C轮融资,目前公司估值已达五亿美金。

事实上,在江干区,类似这样的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常态。

大量的人才,大量的项目,就是被这些“店小二”式的服务感动而来到江干、留在江干、收获在江干。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高层次人才,加强相互交流,为他们提升赋能,江干还创新成立“百人汇”人才联盟——推出两大板块十大项目,为人才创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还特邀普华集团董事长、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曹国熊、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等十位著名投资家担任导师,合计控制资本规模达2000亿元。

创业的后顾之忧,还有住房难。

江干最近出台《江干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要以市场化为基本导向,第三方运营,重点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骨干和重点企业骨干三类人群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江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