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企业也需要“黄手绢”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11-29 点击数:221

  美国小说《幸福的黄手绢》讲述了一个男人背叛家庭,离家出走,在从监狱出来返回家的车上,十分焦虑不安。原来他与妻子约好,如果家庭能原谅他,会在院子的竹竿上系上黄手绢。小说被日本人搬上银幕拍摄成《远山的呼唤》,流传到全世界,“黄手绢”成为曾经背叛的人回归时受到欢迎的代名词。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需要黄手绢来欢迎回头的浪子。由此笔者想到,对于一个开放而兼容的企业来说,也同样需要准备一块“黄手绢”,随时欢迎离开的人才再回来工作。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理论认为,善待离开的人才,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忘了为离职者系上“黄手绢”。

  提起员工尤其是公司骨干或核心人才的“跳槽”,企业管理人员或企业经理人着实不舍,但大局已定,去意已决,留肯定是留不住的,即使勉强留住,也是留不住心了。有的横眉冷对,骂其“白眼狼”、“叛徒”;有的不理“跳槽”员工,不给办手续、制造障碍等,和“跳槽”员工反目成仇,不欢而散。与其如此,倒不如明智一些,静下心来,好好谈谈,真诚欢送,系上一块“黄手绢”,既体现出对员工惜惜相别、恋恋不舍之情,又表现出领导的宽阔胸怀和善解人意,同时也为人才的回流“埋下伏笔”。当企业发展壮大,可以给“跳槽”员工提供更好的机遇和舞台时,经过外边磨练过的“跳槽”员工极可能会“吃回头草”、“杀回马枪”,再次选择回到企业。

  其实,面对决定“跳槽”的员工,企业经理人或管理者大可不必大动肝火,只要冷静下来,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下,便会发现员工“跳槽”,也是作出了一定牺牲的:离开多年轻车熟路的工作、甚至是领导或管理层职务,到一个新单位从头打拼,熟悉工作,熟悉环境,熟悉人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跳槽”者,并非是一时冲动,大都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确定是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最终才作出决定的。而分析促使企业优秀人才选择离开的原因,尽管因人而异,但大体都集中在对自己的薪资待遇不满意、对所承担的工作缺乏兴趣、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满、对企业的目标缺乏认同或缺乏个人成就感等几个方面。所以,企业经理人或管理人员不应一味地埋怨离职者,也要理解员工、尊重员工的选择,同时举一反三地从企业的管理、机制等处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

  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如果能建立起人才离职面谈制度,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固定下来,很有必要,它既是对离职人才的抚慰或挽留,又是对在职人才的心理安慰,减轻人才离职给在职人才带来的心理波动。而且由于离职者与企业的关联减少,如果企业经理人或高层管理人员能出面与其进行面谈,就可能得到对企业管理的很多真实看法,这相当于为企业做了一次免费的管理咨询。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经过与离职人员面谈、在员工中开展调研,企业经理人或管理层因企制宜,因时而动,可以做到提前预防、最大限度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总之,面对人才流动,一定要注意摒弃那种“你不仁,我不义”的消极态度,靠堵、靠卡,并不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只有用开放、发展的眼光,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离职者,才是积极的态度。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诚心诚意地为离职人才准备好回归的“黄手绢”,就好似风筝飞上了天空,但感情的线却始终在你的手中,要想收回,还是可能的。(11月29日企业家日报,图片来自网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