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论道

商海论道

Shanghai
快乐工作坐标 企业如何打造?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07-29 点击数:415

    近日,有企业给员工放“情绪假”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企业如何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满意度?如何在不损害企业效益的情况下改善企业文化?如何进一步挖掘员工潜能?中国人效研究中心提出的人效理论指出,实现“快乐工作、幸福工作”的手段就是人效管理,人效能力是能够被发挥出来的价值。对于如今的员工,用“管理”的手段实现“提高效率”已经脱离了目标轨道,“还原员工本性、实现快乐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员工效率。

   案例-- 环境宽松 可边听音乐边上班

  重庆江小白酒类营销公司是一家成立仅一年多的企业。但在过去的一年,这家自创酒类品牌企业实现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昨日,该公司董事长陶石泉告诉商报记者,每一个员工都在快乐工作,是公司获得这一成绩的动力。

  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江小白公司,员工不必穿统一的职业装,也没有白纸黑字的办公管理条例,员工甚至可以边听音乐边做财务报表。

  “办公室主任曾经给我送来一份办公室管理条例,我犹豫了一下,最终没签。”陶石泉告诉商报记者,他认为,作为一家自创品牌的销售型企业,重点应该是要保持员工的冲劲,而不是设置种种条款限制员工。只要员工在该冲锋的时候干劲十足地拿下订单,就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工作、不影响同事工作的前提下自由活动。“甚至,只要是工作需要,任何岗位上的员工都可以成为BOSS,向全公司发号施令。”陶石泉说。

  环境压抑 入职两月就辞职

  对于江小白公司为员工营造的宽松氛围,九龙坡区一服务公司的HR谭雪表示很羡慕。“我们公司管得比较严。如果员工在上班时间被老板发现在逛淘宝,或者在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马上就会被叫到办公室谈话。”谭雪告诉商报记者。

  谭雪说,最近天气炎热,一些一线员工露出疲态,老板却告诉她,不听话就开除。“最近每天都有员工辞职,我不得不到各大人才市场广撒网招聘新人。”谭雪说,面对严厉的老板,尽管留下来的员工心中有报怨,但也不敢表露出来。

  刚刚从渝中区一文化传媒企业离职的王女士则向商报记者坦言,离职的根本原因是同事之间没有人情味,工作环境很压抑。事实上,王女士从入职到离职才仅仅两个月。王女士说,在她供职的上一家单位,老板和员工打成一片,对员工的生活也关心备至,“突然到了一个冷漠的环境,完全没有努力的动力”。

  

  影响--环境不好不利于团队稳定

  昨日,重庆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廖成林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80后”、“90后”员工在选择企业时,主要会考虑四个因素:首先是企业提供的进步和成长的空间有多大;第二是工作的自主性有多高;第三是干出实际成绩的可能性有多大,最后才是收入的高低。“对他们来说,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人员流动势必加大,显然不利于团队稳定。”廖成林说。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亚飞则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员工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节奏不断加快,在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下,员工产生忧虑、烦躁、孤独等不良情绪的频率比过去更快。如果这种不良情绪得不到适当的释放和缓解,势必会影响到员工的个人效能,甚至会波及到团队乃至公司的绩效。

  管理支招--营造宽松工作环境 应先建立评价机制

  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效研究中心提出的人效理论指出,实现“快乐工作、幸福工作”的手段就是人效管理,人效能力是能够被发挥出来的价值。对于如今的员工,用“管理”的手段实现“提高效率”已经脱离了目标轨道,“还原员工本性、实现快乐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员工效率。

  在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亚飞看来,人效管理的实质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公司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委派等各方面都从员工的内在需求出发,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庆江小白酒类营销公司董事长陶石泉也表示,员工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潜能,这就需要管理者多为员工着想。“规范他们的行为,不限制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自由表达想法的平台,这就是快乐工作,就是人效管理。”陶石泉说。

  重庆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廖成林认为,人效管理要求企业为员工打造快乐工作的环境,但同时也要警惕“快乐”变成“涣散”。也就是说,企业应有相应的机制对“涣散”进行约束。

  王亚飞也认为,在推行宽松的快乐工作理念前,管理者应先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考核指标等。如果盲目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反而容易导致员工工作涣散,从而让其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下降。

  “比如,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凭能力、业绩、动态进步说话。把关键的几条摆出来,员工自己就能明白,要想获得‘自由’,必须先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王亚飞说,管理者应学会用机制管理企业,而不是用制度和条款,而且一定要把制度和机制明确区分开。

  王亚飞还提到,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正确把握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包括薪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团队建设、职业生涯管理、企业文化、制度规范等各方面,以不断修正和完善相关机制。

  而在廖成林看来,实现人效管理的关键,是创造企业文化和给予员工能力提升的平台。一些企业在打造企业文化方面喜欢喊口号,领导者习惯发号施令,以身作则的东西太少。如果把法律、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环境,再把话语权交给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就能更有效地实现人效管理。当这些文化环境建立以后,员工的归宿感就会增强,就会把企业当作终身依靠。

   (摘自7月29日重庆商报,记者 李阳 熊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