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文化

渝商文化

Yushang Culture
马瑜与父辈做合伙人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5-04-02 点击数:620

   


    据重庆日报4月2日报道:重庆“钟表大王”马少弟的女儿马瑜,今年33岁。跟一生痴迷手表的父亲相比,马瑜虽没那么狂热,但面对父亲一手建立的家业,她选择接棒,和性格“互补”的父亲一起共筑“钟表梦”。 
    父女联手捧回“订单”

    2012年,留英11年的女儿回渝发展,待在公司熟悉业务后,现在任职重庆美达实业集团副总经理。目前,该公司已是40余个世界一级钟表、珠宝品牌的代理商。

    奢侈品豪华钟表品牌抢占国内一线城市的专柜时,内陆重庆显得有些乏力。两年前,几乎不可能来重庆的“萧邦”品牌,为马瑜的接班开了路。

    “那是我和父亲梦寐以求的品牌。”马瑜兴奋地说,10年前,父亲从国外把“欧米茄”引进大都会,这个“孤品”在解放碑寂寞了十年。为了让“萧邦”来重庆,父女俩费了好大一番力气。这张“订单”为马氏父女引来了接下来的近10个世界顶级钟表、珠宝品牌。

    开在钟表店内的咖啡厅

    和多数“二代”不同,马瑜愿意和父亲“商量着来”。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WFC,当初,父女决定拿140平方米打造顾客落脚休息的咖啡厅,在国内钟表零售业都算新鲜。

    “不仅卖表,更卖服务。”留学归国的马瑜对父亲的“超前”理念赞不绝口。动辄数万、十几万元的名表,在国内算得上奢侈消费。但马瑜在国外的眼界和见识告诉她,奢侈品应回归文化、素养和服务的内核,这和父亲不谋而合。

    “很多‘二代’回到父母的公司喜欢挑刺儿,挑刺儿很简单,解决问题才难。”马瑜向记者表达她的观点,“二代”在继业中“创业”,需要父辈的经验来“加持”,而不应一味挑刺儿。

    性格“互补”的合伙人

    追求完美的马瑜,却自认为性格不如父亲乐观,做事情总是“想了又想”。每天和父亲在同一平层的办公楼办公的马瑜喜欢喊父亲为“马董”,她不像其他”二代”,和父辈“对着干”。她说,她和父亲性格刚好相反,互补的性格、商量着来的做事风格,是“父女军团”驰骋重庆奢侈品消费行业的通行证。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马瑜最想改革“人才体系”,用现代化的用人体系来管理人,培养人才,解决“木桶理论”的每一根短板。至于接班的时间节点,马瑜说要“顺其自然”。“我更愿意和父亲一直这样分工,在分工中尝试多元化的探索。”马瑜笑着说。

返回